-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
- 电话/微信:13161867376
- 网站:www.tongyousanhe.org
- 邮箱:jijinhui@tongyousanhe.com
微信扫描关注
微博扫描关注
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
www.tongyousanhe.org
jijinhui@tongyousanhe.com
18301623690
发布时间:2025-06-11
编者按: 2011年,同有三和在广西南宁桃源起步,开启了一系列教育探索实践。2014年12月26日,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获批成立。
为生民立性命,为往圣继绝学。何为“绝学”?如何“为往圣继绝学”?我们又该怎样定义“为生民立性命”?……十年间,同有三和通过三和书院、三和生命学堂、法脉课程、经典中医临床教育、同有学术体系研究等不同形式的中医教育探索与实践,去找寻上述问题的答案。
在同有三和平台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,“人能弘道”的士子精神,通过一个个人、一件件事落地生根。他们为中医教育传承奔走各地、传道受业;他们在平台建设中挺身而出,倾囊相助;他们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中,日复一日,默默用心……他们是老师、善东、青年医生、志愿者、普通劳动者,他们更是通过在本职岗位上的努力奋斗,去践行士子精神的同有三和人。士子并不高远,从那些“看到的”、“够得着的”开始,去我,利他。
“身与时舛,志共道申,标心于万古之上,而送怀于千载之下,金石靡矣,声其销乎!”同有三和的使命,需要一代代志道相合的人来薪火相传。什么是真正的中医?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教育?中医那么好,如何让它发挥更广大、更长远的作用,为生民的性命和福祉创造价值?2024年12月26日,在北京举办的同有三和基金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上,诸位师长、同仁分享了自己与同有三和的故事。我们对分享内容进行编辑整理,希冀大家从这些肺腑之言中找寻答案,擦亮初心,为我们,为子孙后代蹚出一条人生的“大道”,因为这是一条千秋万古都需要的路。
在同有三和基金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上,高圣洁老师从自己为什么走上手法这条路说起,讲述了“规范行业,回归经典”之愿,以及在中医教育传承之路上的艰辛求索。语言平实,却充满力量,引发我们对“什么是中医人必须要做的事情”“如何传承和发扬‘挖山不止’的精神”等问题的思考。本文根据高圣洁老师分享内容编辑整理。
……
微信扫描关注
微博扫描关注
© 版权所有 2014-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-1